特色农业气象业务平台说明书
一、平台概述
本平台基于气象大数据、地理信息及人工智能技术,构建覆盖全流程农业气象业务的智能化系统。通过多源数据融合、模型算法库支撑、业务流程标准化,实现气象监测、灾害预警、农情评估、产品制作与分发的一体化管理,服务于农业生产全周期决策。
二、核心架构
1. 分层设计
- 基础设施层:
分布式计算集群(Spark/Hadoop)、云存储、GIS服务器(ArcGIS Enterprise),支持高并发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。 - 数据资源层:
- 多源数据接入:气象观测数据(CIMISS)、农田物联网数据(土壤墒情/作物生长)、卫星遥感、业务产品数据。
- 数据融合机制:实时气象数据与历史数据动态整合,支持跨源字段映射(如土壤湿度多源校正)。
- 业务支撑层:
- 通用模型库:气象要素统计(气温/降水/日照)、灾害指标计算、专题图生成引擎。
- 作物专项模型库:生育期预测、适宜度评估、病虫害等级预报、产量品质预测等可配置算法。
- 应用层:
五大核心子系统(数据管理、业务支撑、空间可视化、专项业务、移动服务),覆盖从数据到服务的闭环。
2. 关键技术
- 数据智能处理
- 小时→日→旬→月值数据自动统计(如小时降水累积为日值)。
- 缺失数据补录机制(TXT文件手动更新、定时任务自动修复)。
- 模型算法引擎
- 生育期预测:生理发育时间法结合气象预报。
- 灾害预警:寒害/干旱/霜冻等级模型(如橡胶寒害有效积寒算法)。
- 格点化分析:地理加权回归克里金法生成1km网格产品。
- 业务流标准化
- 周年服务方案:自定义农事日历,关联产品模板与预警规则。
- 产品自动化生产:拖拽式模板编辑(文字+图表+GIS图层组合)。
三、核心子系统功能
1. 气象大数据管理系统
- 多源接入:
- CIMISS气象数据、物联网设备数据、卫星产品(风云系列)、业务FTP文件自动同步。
- 数据处理:
- 数据清洗(无效值过滤)、融合(如土壤多源数据校准)、定时更新(日/旬/月任务)。
- 资源池管理:
- 分布式存储(Elasticsearch+ArcGIS DataStore),支持亿级数据秒级检索。
2. 业务支撑平台
- 模型库管理:
模型类型 核心能力 通用模型 气象要素统计、距平计算、报表生成 生育期预测 基于积温模型的发育阶段预报 灾害监测 干旱指数、霜冻等级、病虫害风险 品质评估 气象条件对作物品质的影响分析 - 产品制作流:
数据查询→模型计算→素材(专题图/统计表)→模板化排版→PDF/Web产品发布。
3. 空间可视化系统(一张图)
- 数据资源目录:
- 大气要素、土壤墒情、作物长势、实景观测、格点预报数据分层展示。
- 智能分析:
- 空间插值(气温分布热力图)、区域统计(县域降水对比)、轨迹回溯(灾害演变)。
4. 专项业务工作台
- 作物全周期管理:
- 数据查询:气象/土壤/灾害历史数据多维度筛选。
- 灾害预警:实时监测+72小时预报,输出风险分布图。
- 农事决策:移栽/采收适宜度模型指导生产计划。
- 产品发布:一键分发至FTP、微信小程序、业务门户。
5. 移动服务终端
- 微信小程序功能:
- 公众服务:实时天气、灾害预警、农事建议。
- 专业服务:定制化产品推送(如某地块霜冻预警)、农情反馈(拍照上报灾情)。
四、业务全流程
1. 数据汇聚 → 2. 模型计算 → 3. 产品制作 → 4. 多端发布
│ │(灾害预警/适宜度评估) │(模板自动化生成) │(Portal/微信/FTP)
└─→ 空间可视化 ←─┘(一张图动态监测)
五、技术指标
- 数据能力:
- 支持10+类数据源接入,日均处理数据量≥1TB。
- 分析性能:
- 省级格点产品生成<5分钟(万级网格计算)。
- 服务能力:
- 并发用户≥1000,产品发布延迟<30秒。
六、部署与扩展
- 环境要求:
- 服务器:Linux集群(CentOS 7.6+,内存≥64GB)。
- GIS平台:ArcGIS Enterprise 10.7+,支持矢量/栅格大数据分析。
- 扩展性:
- 模型库开放式接口,支持新增作物模型快速接入。
- 微服务架构(Spring Cloud),业务模块解耦可独立升级。
七、核心价值
- 灾害损失降低:
霜冻/干旱预警准确率提升40%,减少农业损失≥30%。 - 决策效率提升:
业务产品制作时间从小时级缩短至分钟级。 - 服务覆盖扩展:
支持公众(微信)、政府(Portal)、企业(API接口)多级服务场景。
备注:本平台符合气象行业数据标准(CIMISS)及地理信息服务规范(OGC),预留与智慧农业系统的物联设备、生产管理平台对接能力。
附件:系统接口文档、模型算法清单、部署拓扑图(需单独提供)